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市静安区社会组织联合会!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政策导向
党建引领社建——枢纽型社会组织管理模式探索与实践
 

       

上海市静安区社会组织联合会

(2016年4月14日)

       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社会协同”的主体和基础之一是社会组织,所以,培育社会组织健康成长是实现“社会协同”的重要前提。中共静安区委、区政府认真贯彻中央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治理的要求,创建了枢纽型社会组织管理模式,从体制机制上进一步推动了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创新的各项工作。

一、建立枢纽型社会组织管理模式创建背景

(一)社会治理创新需要社会组织参与

为着力推进静安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各项工作,2006年底,区委、区政府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调研显示,与经济建设相比,静安的社会建设还相对滞后,存在着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情况。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民生需求日益多元,但资源供应方式相对单一;二是,社会矛盾复杂多样,但化解方法相对单一;三是,城市现代化进程加速,但城区治理方式方法相对单一。要改变这种状况,仅靠政府行政力量不够,仅靠体制内的力量也不够,还必须整合社会资源,让“第三方”——社会组织更加深入有序地参与社会治理和创新。这是符合社会多元发展趋势,适应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需求、实现社会需求与提供服务更好对接的有效方式,也是静安区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突破口。

(二)社会组织发展面临诸多困境需要党建引领

随着调研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区委、区政府发现社会公众对社会组织缺乏系统的认识,对其发展的意义、作用和认知度相对滞后;公益性服务类社会组织的比例和管理水平都较低,从业人员的年龄结构老化,机构弱小,专业人才缺乏,社会组织中没有形成有影响力的品牌和领军人物;直接服务于民生的公益类的社会组织比例太低;全区没有一家有青年担任法人或负责人的社会组织;以公信力为核心的社会组织能力建设亟需加强;社会组织向党和政府反映诉求的渠道还不够畅通,党建工作覆盖面和有效性亟待提高。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社会组织大量涌现已经成为参与社会治理的一支重要力量。我们既不能挤压它合理发展的空间,但也不能放任它无序的野蛮生长,而是需要正确引导它健康有序的发展,增强社会组织活力,这就需要加强党对社会组织的领导和引领。

引导就是要发挥党的领导的政治核心作用,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基本核心是坚持党的领导,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党的领导不分体制内外,如果执政党不对社会组织加强领导和引导,也就放弃了这个庞大群体的重要阵地,如果执政党的领导被局限在行政体制内或者仅仅延伸到新经济组织,这样就使党的政治活动空间变狭窄了,将会削弱和动摇党的执政基础。与新经济组织相比,从某种意义上说,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更为重要,当今世界上许多政权的更迭都是通过社会组织发动颜色革命或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而造成的,所以,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不留盲区。党对社会组织的领导主要是政治引领,它不是靠权力、地位来建立权威,而是引导、指导、帮助社会组织在章程的主导下自我管理、自治自律来赢得社会的信任。加强党对新社会组织的领导,不仅要健全党的组织做到全覆盖,更重要的是发挥党的先锋模范作用,党员做榜样,永远在路上,要在社会上大力宣传社会组织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和先进思想,为他们在社会上扩大影响创造条件。

要把社会组织的人才纳入党管人才的总体格局,要发现、团结、凝聚社会组织人才,这有利于增强党在社会组织中的影响力和凝聚力,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对执政党来说,赢得青年,就是赢得未来。党组织要在政治上引导、工作上指导、生活上关心青年人才,引导帮助他们向党组织靠拢,建立党组织;要充分运用移动互联网、QQ、微信、党建网站等,创新社会组织党建活动的新载体;要把党关心人民群众的冬送温暖夏送清凉、访贫问苦等优良传统延伸到社会组织中去;社会组织的党建经费必须给予充分保障,这是执政党必须支付的执政成本。

追求政党政治逻辑与社会组织运行逻辑的统一。社会组织是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产物,与政党的运行逻辑不完全相同。党组织遵循的是政治至上的运行逻辑,而社会组织追求的是“不以营利为目的,但注重其组织价值的实现和社会影响力提升”的运行逻辑。所以,要构建共同的价值理念,追求政党政治逻辑与社会组织运行逻辑的统一,包括确立党建规律与社会组织运作规律同向的理念,确立党组织发展与社会组织发展共赢的理念。既实现执政党促进生产力发展、服务社会的根本任务,也获得了影响力,奠定了开展党建工作的基础。

(三)枢纽型社会组织管理模式的创建是社会组织、区委和区政府共同的意愿

调研充分显示,就社会组织的角度而言,个体组织为了积累资源、保证信息、扩大社会影响力,都有加入联盟走向联合的需求,希望加入和组成大型联合性组织,这样各类社会组织需要通过一个平台和通道向政府有序反映诉求,代表其利益,与政府对话互动,影响决策、争取资源,协调利益关系;从政府的角度讲,由于登记管理机关对社会组织的诉求和需求不是行政行为所能全部涵盖的,而业务主管单位的“三定方案”中没有管理社会组织的职责,缺乏相应的管理人员和经费。同时,区委、区政府也希望通过一个平台和渠道把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传递到各个社会组织中,从而节约行政管理成本,实现对数量众多的小规模组织的间接管理。通过提升社会组织的能力建设,更好的承接政府转移的公共服务项目,提升党建工作在社会组织中的有效性,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引领社会组织健康发展。而一头连着党和政府、一头连着区域内社会组织,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的枢纽型社会组织就应运而生。所以枢纽型社会组织创建是区委、区政府和社会组织共同的需求和意愿。

政力有限,民力无穷。通过加快培育发展社会组织,从而努力促进静安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已经成为区委、区政府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工作。在深入思考社会组织不改变其属性(章程主导下的自治自律、民间性、社会化),既“服务得好”又“发展得好”的基础上,区委、区政府结合区情和社会组织特点,突破传统的思想观念和管理思路,提出建立社会组织枢纽型管理模式的构想并付诸实践。

2007年,静安区在上海率先成立了静安区社会组织联合会(即“1”,以下简称“区社联会”),之后又相继在5个街道(即“5”)和劳动、文化、教育等系统(即“X”)成立社会组织联合会,形成了静安区“1+5+X”枢纽型社会组织管理模式。“1”和“5”是属于地域类的枢纽型社会组织,“X”属于领域类的枢纽型社会组织,“1+5+X”称之为混合类枢纽型社会组织。这种混合类枢纽型管理模式,既区别于北京,也区别于广东,在全国属于首创。由于混合类枢纽型社会组织把“地域类”社会组织和“领域类”社会组织两者的优势,在区级层面上整合在一起,其区委、区政府的主导力、支撑力更强,体制优势更加凸显。以这种混合类枢纽型社会组织为依托,开辟社会组织党建领域的工作,其针对性和有效性更易得到提高。

二、枢纽型社会组织主要功能和成效

八年多来,静安区枢纽型社会组织管理模式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以“党建引领、调查研究、指导咨询、交流合作、反映诉求”为业务范围,坚持“党建”引领“社建”,提升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有效性;坚持以章程为行动准则,大力培育发展社会组织和领军人物,加强以公信力为核心的能力建设;坚持搭建服务平台,承接服务项目,倾听反映诉求,推动政府购买服务,惠及百姓民生,推动了政社合作、社社合作、社企合作,在维护社会稳定,建设和谐家园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实践证明,静安区“1+5+X”枢纽型社会组织联合会是具有时代特征、富有静安特点,行之有效的社会组织管理新模式。

(一)党建引领——在党建引领中把握社会组织发展方向,提升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有效性

“1+5+X”枢纽型社会组织管理模式的最大特点是把“党的领导、党建引领”第一次写入了社会组织的章程,并经理事会、会员大会表决通过,成为所有会员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把党的领导和以章程自治有机结合起来、统一起来。

政府向后退一步,党建向前跨一步。当政府登记管理机关批准“1+5+X”社联会成立时,党的领导部门同时批准该社团党组织的成立。从组织上保证了社会组织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地位。静安区委把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纳入区域化大党建格局。区社联会党总支建立起社会组织区域化党建“共同行动”工作联盟。

把党的领导和对社会组织的业务指导有机结合起来,弥补和解决了有的地方党组织是属地管理,业务指导是垂直管理,关系难以理顺,工作开展难以顺畅的不足。

建立枢纽型社会组织管理模式,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其政治引领作用。通过以枢纽为平台,以服务为使命,努力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群众工作优势,转化为社会组织人才优势和生态环境优势。枢纽型社会组织管理模式的创建既符合我国的政治形态,又符合社会组织的特征。从行政领域的范畴,它跳出了体制,从党建领域的范畴,它没有脱离体制。因为党的领导不分体制内外,通过党建这根红线把各个分散的社会组织串联起来。不断扩大党在社会组织的影响力,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引领社会组织正确发展方向,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推动社会组织在参与社会治理中发挥积极作用。

静安区委、区政府对枢纽型社会组织发展在政治上给予高度重视和关心,区社联会会长、党总支书记邀请列席区党代会、区政协等相关会议,列席区委书记专题会、区委常委会,参与讨论区域内社会组织发展的相关议题。区委统战部给予区社联会相当于区工商联的统战地位,把党的统一战线工作深入到新社会组织中去。参与区民政局(区社团局)对新成立社会组织登记颁证法定代表人约谈。在区党代会、区人代会、区政协会议召开前,区社联会作为提名单位之一,提出区域内社会组织“两代表一委员”建议名单。请区人大、区政协有关领导对社会组织中产生的“两代表一委员”进行培训,提高参政议政水平。为进一步夯实社会组织党建基础,区社会工作党工委根据区委要求,给每个枢纽型社会组织配备1到2名专职党群工作者。

区社联会党总支始终坚持以党建工作为统领,通过召开社会组织党建负责人例会,及时传达上级党委的相关精神和要求,确保广大社会组织能够第一时间了解情况,统一思想,自觉与党中央保持一致。2015年9月,静安区社会组织联合会作为上海唯一社会组织代表,应邀参加中组部“全国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工作培训班”。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试行)》和全国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工作座谈会精神,随后,区社联会党总支及时组织召开社会组织党组织书记培训研讨班,让区域内社会组织党组织书记等70人学员第一时间了解了中央新政策。近日,党中央决定,2016年,在全体党员中,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区社联会党总支已经制定、贯彻落实学习计划。党总支建立社会组织党建负责人例会制度、走访联系区域内社会组织制度等。开展与社会组织、新经济组织支部结对共建。党员亮身份、创先争优金点子活动,激发党员党性修养。引导、指导社会组织增强法治意识,通过组织化、制度化理性参与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开展“夏季送清凉、冬季送温暖”,走访慰问有困难的和生病住院的党员,为他们送去关心和问候。开展经常性的符合社会组织特点的党的活动,号召和鼓励党员“无论工作生活在哪里,都要发光闪亮”,营造“党员组织关系由一个党组织主管、参加多个党组织活动”的氛围。自2008年至今,“1+5+X”枢纽型社会组织共发展党员48名,入党申请者102人,入党积极分子20人,已成为区委、区政府联系我区93个党组织(8个党总支、48个党支部、7个联合党支部、19个临时党支部、11个党小组)、245位党建联络员、2507名党员的桥梁和纽带。“1+5+X”枢纽党建组织社会组织领军人物走进静安有线台演播室,开展优秀领军人物对年轻骨干进行传、帮、带,区社联会八年来累计采编82名“社会组织之星”报道,宣传推介先进事迹,提升社会组织影响力。现有市级五星级社会组织党组织7家,区级四星级、三星级社会组织党组织各6家。许多党员深有感触地说:“枢纽型党建把我们这些散落的珍珠串起来,增强了党的凝聚力。”“1+5+X”社联会注重引导社会组织在章程的主导下开展活动,引导和帮助影响力较大但尚未建立党组织的社会组织建立党的组织,参与评优评先,为落实党的群众工作大力推介、宣传、挖掘领军人物,在领军人物中大力培养发展党员,从而使党的工作在社会组织中具有更加广泛的社会覆盖面,使党的组织和功能具有更加丰富充分的社会活力,使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具有更加深刻的社会影响力和凝聚力,为党的组织进入社会、组织社会、引领社会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提供服务——坚持章程主导下的“社会组织服务社会组织”核心理念,提升和改善社会组织发展的生态环境

要通过服务这个立会之本,帮助解决社会组织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来赢得社会组织的信任,凝聚社会组织的人心,增强自身的影响力和感召力。“1+5+X”社会组织联合会始终把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和民生需求作为调查研究的重点。八年来紧紧围绕社会组织发展,积极向区委、区府和有关部门提出关于“制定培育、扶持社会组织发展政策的建议”、关于“推进我区医养结合和居家养老服务的建议”、“乘势而为,静安打造上海科创中心中介服务平台”等建议。引起区委、区府主要领导和区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绝大部分建议被采纳。

服务好社会组织就要开发惠及民生的有影响的公益类项目,这些公益类项目:一是坚持以民生需求为导向;二是尽可能涵盖各类人群;三是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新期盼。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人民群众需求,把人民群众需求设计成公益类项目,推荐给政府购买。从2007年区政府共购买社会组织服务项目金额约2000万元,增长至2015年的近4000万元。由于这些都是直接服务于民生的公益类项目,与人民群众所需、所急、所想、所盼直接对应,是以加强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有力举措,提升了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开放和社会治理创新的成果落到实处。如:1.针对旧住宅小区脏、乱、差和公共安全等问题,经由江宁路社区联合会和区社联会根据洪智城市小区管理服务中心的实践向区政府推荐,提出了对旧住宅小区物业一体化管理,被区政府列为2009年“一号民生工程”,在全区142个居民小区实施,总面积345万平方米,受益居民7万余户)。2.针对部分道路乱设摊、无照经营等顽症,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了在原有发现、处置的机制上增加由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固守机制,形成了三位一体的长效管理机制。3.针对区域内20多万白领吃午餐难的困惑,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了开展白领午餐工程。4.针对静安区域内公共体锻场所较少,满足不了人民群众需求,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了公共场所由社会组织管理免费向公众开放。5.针对区域内养老床位严重短缺,土地成本较高,向区政府提出了把部分旧厂房改建成养老机构。6.针对政府托底的特殊困难家庭家政服务员流动性大、技能差的问题,向区委、区政府提出了家政服务员从派遣制变为员工制。7.针对民营医疗机构投资者和经营者不统一,为了加强对他们的引导,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了由区卫生工作者协会为区民营医疗机构提供服务和管理。8.针对社区管理中信息化程度尚需提高,向街道提出了应用信息技术为社区管理提供更有力支撑。这些建议均被政府部门采纳,通过建议转化成的公益项目,既直接服务了民生,又推动了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社会组织通过项目的承接提高了自身的能力和发展,最后达到人民群众赢得实惠、党和政府赢得民心、社会组织赢得发展、社会赢得和谐的多赢格局。

不要问我们手中有多少权,而要问我们有多少为社会组织提供服务的产品。枢纽型社会组织通过服务为社会组织创造价值,而不是去控制他们,让社会组织的各种需求在枢纽平台上进行有效对接,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区社联会联手“5+X”社会组织联合会,通过系列培训、专题讲座、业务指导、政策解释、咨询服务,不断提高社会组织的能力。每年以不同形式开展财务、法律、档案、创新能力、专业人才、规范化评估、信息宣传等业务培训,受到社会组织的普遍欢迎。在区社工委、区社建办、区民政局(区社团局)的指导下,开展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星级创建交流推进会,引导社会组织党组织以评促建,规范运作。积极创建“两新”组织廉洁文化示范点,推进社会组织反腐倡廉建设。引导、指导社会组织在章程的主导下开展工作,主动履行信息公开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引导、指导社会组织积极参与规范化评估、文明单位创建,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在静安区慈善基金分会支持下,建立各类社会组织微基金:春芽基金,静安区援疆青少年发展基金,善淘网公益基金,玺安关爱基金,青艾微基金,柏万青专项基金,越量爱心基金,白领驿家爱心基金,巴学园爱心基金,青基金(与团区委合作。10个微基金的总金额约650万元,拓展和帮助社会组织扩大了资金来源。再如区社联会通过媒体、社会组织和企业开展为上海众谷公益青年发展中心募集废旧电脑捐赠活动,近几年,众谷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通过整理修复变废为宝,已累计无偿捐赠给边疆和山区小学电脑5000多台。

为会员订阅赠送《中国社会组织》期刊、《静安时报》,为他们了解民政部、区委有关社会组织培育发展的政策法规,学习先进经验创造条件。在区社联会网站上专业开辟出“社会组织视窗”栏,社会组织可在该栏注册挂靠网页链接,为社会组织参与规范化建设提供便利。运用互联网建立各类微信群(“1+5+X”群、理事群、春芽学堂群、“共同行动”工作联盟书记群、为老服务专业联盟群、青年社会组织群、社会组织之星群、社会组织信息员群等8个微信群),达到网上知民情、网下解民情,把党关心群众的优良传统延伸到社会组织。不少社会组织负责人由衷地表示:“发展过程中遇到困难和问题,首先想到要找社联会帮助解决。”

(三)协调关系——拓展枢纽平台和纽带功能,发挥好党和政府与社会组织中间的润滑剂作用

一是要协调好社会组织与政府之间的关系。了解社会组织、人民群众对政府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需求。提出“鼓励社会组织发展奖励政策”的建议,优化社会组织发展环境。针对首次入选的优秀公益创投项目,通过与政府相关部门再沟通,力争第二年转化为政府购买服务项目,使受益人群能够获得延续的服务。针对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项目立项评审会中未立项的项目,向政府部门提出复审的建议。协调区对外交流合作办、区工商联以及致力于西部扶贫帮困的区光彩事业促进会、相关爱心企业等资源,达成合作意向,由社会组织乐创益公平贸易发展中心赴静安区对口支援的夷陵区开展“去远乡学手艺项目”,开创公益扶贫、知识扶贫的新途径。在上海市慈善基金会静安区分会的支持下,链接协调上海市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巴楚分指挥部、静安区工商业联合会、静安团区委等联手发起成立静安区援疆青少年发展基金,定向用于为巴楚青少年发展项目提供支持,为社会组织参与援疆工作作出了新的尝试。区域内许多社会组织向区有关部门申请公共场地开展活动,区社联会从中积极协调,充当“背书”功能,帮助社会组织落实场地、开展活动。2007年之前静安区无一家以青年为法人或负责人的社会组织,近几年,经我会与团区委、民政局(社团局)等相关部门协调沟通,目前静安区有近50家草根青年社会组织,多家社会组织在社会上已有相当大的影响力。

二是要协调好社会组织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借助公益慈善联盟,举办“企业成员开放日”和“社会组织成员开放日”活动,通过“两新”互访,促进沟通,促成合作,为他们增加社会资本,推动机构发展。与上海硕风国际旅行社、上海塞沃斯户外服装有限公司、幸福益站志愿服务中心联手,发起成立上海首个以社会力量为支持的社会组织人才发展基金——春芽基金,动员爱心企业定期开展义卖、义演、义拍等活动,为社会组织一线青年从业者提供物质、精神支持,动员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公益事业。对接区外商投资企业协会的服装品牌企业及上海市服装行业协会的企业会员,链接服装资源,对全市首家网上慈善超市“善淘网”项目的合作,把捐赠的物资转化为善款。与多家企业、慈善超市和慈善物资管理中心开展合作,助推“互联网+助残”为残障人士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对接某化妆品品牌企业,达成与上海青艾健康促进中心“点绿行动”公益项目的合作。对接白领驿家丰富的白领志愿者资源,助力上海城市超市有限公司送爱心蔬菜项目。对接养老机构、居家养老服务机构、托儿所、幼儿园、慈善救助站等,通过区社联会的平台,助力上海博风集团向为老服务机构、幼托机构等赠送爱心苹果(近50万元)项目。两年前,区社联会从区信访办获悉,静安区有许多十五年以上最多达28年以上的长期上访户一直没得到化解,主要原因是时间跨度长,责任主体(企业)的经办人员多次变动,由于上访者不断上访,给这些企业的日常工作带来很大影响,为此区社联会建议,请区域内有专业调解能力的一些退休老同志成立“老孙信访调解工作室”,通过由企业购买老孙工作室的服务,让企业从繁重的上访接待中解脱出来,由老孙工作室承接矛盾化解,老孙工作室成立一年多来集中梳理了60起上访案件,接待了404人次上访者,已化解多起上访十五年之久的矛盾,受到上访者、政府、企业的三方欢迎,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是协调好社会组织之间以及社会组织内部关系。针对区公益创投项目仅资助一年,第二年资金无以为继现状,争取市、区慈善基金分会资源,成功对接购买阳光助残社工师事务所、青年预防艾滋病服务中心、幸福益站志愿服务中心等多家公益项目。多次协调解决社会组织内部的各类矛盾,使其走上正常发展轨道。如成功协调上海智能消防学校内部的矛盾,使停滞了两年的机构重新运转,并于2013年获规范化评估4A等级,成为再就业工程的品牌组织。该机构给区社联会送来的锦旗上写着:“你们是我们成功的桥梁,腾飞的航站”。

(四)整合资源——整合、培育社会组织的社会资源,促进社会资源、资本的积累,开展交流合作,推动跨界合作

社会组织在我国发展的历史并不长,影响有限,单个社会组织要开展有影响力的活动,资源和能力有限。有了枢纽型社会组织这个平台,就可以把区域内的社会组织联合起来开展各类公益活动。如2008年汶川大地震、2010年玉树地震、云南旱灾、静安“11·15”特大火灾事故等,“1+5+X”枢纽型社会组织都在第一时间动员区域内各类社会组织捐钱捐物、开展志愿服务等活动,发挥了各类社会组织的整体作用,获得了社会好评。2009年,区社联会和柏万青志愿者工作室联合区域内社会组织、爱心企业、爱心市民和东方电视台共数百人,赴静安区对口支援的都江堰石羊镇,对困难学生开展结对助学活动。当地群众在大街上拉出“感谢上海,感恩静安”的大幅标语,往日宁静的石羊镇热闹非凡,场面感人。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1+5+X”社联会联合区域内社会组织开展了数千人参加的社会组织艺术节、体育节、社区公益节等活动,规模大、范围广、反响好。现在每年六月在静安公园举办的社区公益节已成为有影响力的大型公益活动。2014年、2015年先后承办第四届上海公益伙伴日“枢纽 影响力”、第五届公益伙伴日“养老事业发展与社会组织”两个主题论坛,由于主题鲜明,引起社会高度关注,吸引了众多的包括兄弟省、市有关领导和社会组织人员参加,同时也提升和扩大了静安社会组织在社会上的影响力。

为进一步整合社会组织专业资源,提供更好的专业服务,“1+5+X”社联会先后建立了社区服务(聚焦民生,关注公益,引领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青年志愿(指导扶持,宣传推介,引导青年社会组织发挥标杆作用)、社会维稳(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发挥社会组织在促进社会和谐中的润滑剂作用)、公益慈善(搭建平台,整合资源,动员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公益慈善事业)和为老服务(整合养老专业资源,提升为老服务能级,助推社会组织参与养老事业)五个专业联盟。如区社联会联合多家专业调处类社会组织资源建立的社会维稳专业联盟,化解了大量的社会矛盾,有些沉积多年的社会矛盾得到了有效化解,有的长期上访户转化成志愿者。这些社会矛盾能够得到有效化解,得益于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矛盾化解的五个特有优势:1、社会组织和利益相关方没有历史纠葛和切身利益关系,以第三方身份介入,以专业知识公正、客观地调处矛盾,容易被各方所接受;2、社会组织坚持非营利的价值取向,追求的不是利益最大化,而是通过求出最大公约数化解社会矛盾,追求的是社会效益的最大化,调处过程中除极个别项目需要支付必要的人员费外,均不向矛盾双方收取任何费用,容易得到各方认可和尊重;3、社会组织中的领军人物具有的社会责任、大众情怀、人格魅力(敲得开门、说得上话、办得成事)等特质容易得到群众的信赖,能拉近彼此的距离;4、社会组织在化解矛盾中坚持以人为本,善于调动社会资源,刚柔并济、换位思考,沟通平台多样,协商机制灵活,尊重当事人隐私,回旋余地大;5、社会组织在参与社会矛盾化解时坚持讲情讲理讲法,用心用情用智慧,就是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法治人。有了这些特有优势,促使一些在“法度之外情理之中”的群众群体性矛盾得到有效的化解。

几年来区社联会先后编辑出版《雁行头领——上海市静安区社会组织群英谱》、《历程—回眸》、《新星闪耀——静安区社会组织之星汇编》、《公益达人:新时代的活雷锋——静安区青年社会组织印象》、《静安区社会组织承接政府公共服务项目案例选编》等书籍。2014年,邀请中国作家协会员作家陆林森历时一年实地走访调研,以静安社会组织发展为背景,撰写了中国第一部关于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报告文学《小巷大爱——上海中心城区社会组织新闻视点》,全书40余万字,已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提升和扩大了静安社会组织在社会上的影响力。

(五)代表利益——紧贴社情民意,建立有序、畅通、真实反映社会组织诉求的渠道

区社联会通过社会组织联系群众,既传达好党和政府的声音,又要维护社会组织有序合理的诉求,使自上而下的单轨制成为上传下达的双轨制。既让社会组织了解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又让党和政府听得见来自社会组织的声音,既让党和政府看到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又让社会组织看到党和政府政策的变化,感受到党和政府对社会组织诉求的认真回应。区社联会要敢于、善于、乐于代表社会组织发出呼声,要积极主动与政府沟通,努力参与政府对社会组织发展的决策。给上层提建议、为基层解难题。“1+5+X”社会组织联合会始终把积极反映社会组织的新需求,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把他们合理诉求通过整合进入党和政府的决策视野,重视和吸纳社会组织的意见。八年来,区社联会先后向区委、区政府有关部门、市有关部门共提出114项意见建议,绝大部分被采纳。如2014年向市委一号课题调研组提出若干社会组织发展相关的建议。“要重视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领军人物;制定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指导目录和招投标政策;充分合理将社会组织人力成本纳入购买价格;打破因行政壁垒造成的社会组织市场竞争力不强;在“两代表一委员”中增加社会组织代表名额;要培育发展枢纽型社会组织”等建议,已被吸纳进市委一号调研课题报告《关于组织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的若干意见》。向区委、区政府提出“把社会组织发展写入“十二五”规划等建议。通过向区委专报制度、与区社建办和区民政局(社团局)双向沟通制度、员工分工走访基层社会组织制度等,加强与社会组织的常态化联系联络。每年的区委全会、区人代会、区政协会议召开前,都及时召开社会组织中的“两代表一委员”[1]座谈,倾听社情民意和群众呼声,切实把握实情,及时反映意见建议,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中“两代表一委员”建言献策、参政议政的作用。据统计,近年来静安区社会组织“两代表一委员”先后提交80余份提案、议案。建立服务网站、热线电话、QQ群、微信公众号等,做到网上知民情、网下解民情,深入基层、倾听诉求,把社会组织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搭建维护权益的平台。

八年多来,枢纽型社会组织管理模式通过发挥“党建引领、提供服务、协调关系、整合资源、代表利益”等枢纽功能,静安区社会组织得到快速健康发展,涌现出一批在社会上有影响力的社会组织和领军人物。如:柏万青志愿者工作室负责人柏万青(第三届上海市十大平安英雄、静安区杰出人才),洪智城市小区管理服务中心董事长王元洪(第二届上海市十大平安英雄、静安区杰出人才),区帮教协会会长康志坚(第三届上海市十大平安英雄、静安区杰出人才、全国双拥工作先进),木兰拳协会理事长应美凤(北京奥运会火炬手、静安区杰出人才)、金钥匙服务业发展中心主任区露琪(全国妇女创先争优先进个人)、青凤老年生活护理服务社主任方佩儿(全国老龄工作先进个人)等。与此同时,一批年轻的社会组织领军人物开始涌现,并被社会认可。如:静安区“两新”组织促进中心(白领驿家)理事长吴佳妮(上海市‘两新’组织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区社联会秘书长陈宝莲(2010-2014年度上海市劳动模范)、上海青艾健康促进中心总干事卜佳青(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等。2012年上海评选出10大青年先锋,静安区占5名,2013年上海十大青年公益项目,静安占了两项,2014年,上海评选十大青年创投项目,静安占了三项,评选上海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静安占了三名,多名领军人物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先后共6名青年入选静安区第一批、第二批青年英才,2名青年入选静安区第四批领军人才,6名青年入选静安区第八批优秀中青年拔尖人才。这些领军人物的脱颖而出增添了社会组织的生机和活力。他们中的先进分子已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各自领域发挥着先锋模范作用,扩大了党的执政基础。多名领军人物还当选为“两代表一委员”。截至2014年底,产生于我区社会组织的“两代表一委员”共有37名(含3名市人大代表),这在静安社会组织发展史上是从未有过的,充分证明了在党建引领下社会组织健康成长,社会组织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得到了提高。

截止2015年12月底,静安区共有488家社会组织,平均每万人16.5家,是上海的两倍,全国的四倍。发展经济需要品牌,发展社会组织也需要品牌。除了一批传统型的品牌社会组织外,一批有影响力的草根型的青年社会组织纷纷涌现,如上海青艾健康促进中心、上海益优青年服务中心、上海音速青年志愿服务中心、上海众谷公益青年发展中心、上海和众青年志愿者服务中心、上海汉未央传统文化促进中心、上海乐创益公平贸易发展中心、上海静安幸福益站志愿服务中心等。这些青年社会组织的健康成长进一步扩大了党在青年中的影响力。

三、市、区领导高度重视,为社会组织健康发展提供了根本保证

过去的八年,是静安区社会组织充满发展机遇的八年,是枢纽型社会组织管理模式探索实践的八年,是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创新取得明显成效的八年。我们在探索中前进,在实践中创新。

八年多来,静安区委、区政府对社会组织培育发展给予高度重视和关心。2007年以来先后下发了12个涉及加强社会组织建设的文件,把“加快培育发展社会组织”写入了区委、区政府的工作报告,写入了区“十二五”发展规划。先后两次召开推进区社会组织工作大会,对社会组织和“1+5+X”枢纽型社会组织提出了明确的发展要求。区委、区府主要领导对区社联会提交的调研报告均作出重要批示,予以充分肯定。区领导多次到区社联会调研,提出许多重要的指导性和前瞻性意见。区委组织部、区委宣传部、区委统战部、区社建办、区民政局(区社团局)、区财政局、“5+X”业务主管部门、区人保局、区教育局、区文化局、各街道给予指导关心,在党建资源、人才、经费等方面给予枢纽型社会组织大力支持,为社会组织健康发展提供了根本保证。

需要指出的是,近年来社会上涌现了一批支持型社会组织,为社会组织提供资金、能力、信息、智力等各类支持,为推动社会组织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这类支持型社会组织不能有效解决社会组织培育发展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三个问题:1.无法提升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有效性。包括党的组织覆盖、工作覆盖和人才培育等;2.没有建立起完备的社会组织与党政部门反映诉求和利益的双向沟通机制;3. 整合各类社会资源的能力明显不足。而枢纽型社会组织管理模式的功能不仅能涵盖上述支持型社会组织的功能,而且在实践中较好地解决了以上三个问题,所以,它又被称为4.0版支持型社会组织。枢纽型社会组织管理模式提升了党建工作有效性,对于建立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体系,对于调整和完善社会组织现行管理体制、缓解政府部门的管理压力、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改善社会组织成长的生态环境,推动全区社会组织依法组建、健康成长、以章履职、服务群众、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参与社会治理等都具有现实意义。它使传统型社会组织继续发挥不可替代的社会协同的重要作用、使新生代社会组织在芳草地里茁壮成长,涌现出一批在社会上有影响力的社会组织和领军人物,是新形势下社会组织管理模式的新探索、新尝试,是加强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新渠道。它是党和政府对社会组织管理体制的创新,成为当下贯彻市委“1+6”文件精神,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成长、参与社会治理的一支重要力量。

市、区领导、诸多著名社会学家、学者、主流媒体、专业刊物对这一全新的管理模式给予高度关注和积极评价。2012年5月24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原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到静安区调研社会组织发展情况时,听取了区社联会工作汇报,对区委、区政府领导高度重视社会组织的发展及我区社会组织作用的发挥给予充分肯定。著名社会学家邓伟志教授指出:“静安区有眼光,把社会组织联合起来,走在了前面。”全国各兄弟省、市、兄弟区有关领导、高校和社会组织纷纷来区社联会交流经验、共同探讨,市委组织部、市委统战部、市社建办、市社工委、市民政局(社团局)领导多次来社联会指导工作,予以关心。多家主流媒体对枢纽型社会组织管理模式都进行了有影响的报道。区社联会先后荣获“全国先进社会组织”、“全国巾帼文明岗”、“五A级社会组织”、“上海市五星级党组织”、“上海市‘两新’组织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上海市三八红旗集体”等称号。2013年“‘1+5+X’枢纽型党建”入选《中国社会建设大辞典》,2014年静安区获“全国社会组织建设创新示范区”,其中枢纽型社会组织管理模式是创新的亮点。2014年枢纽型社会组织管理模式获“第二届上海社会建设十大创新项目”。2014年6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市委书记韩正在市委办公厅专报上批示:“静安区多年来在探索社会组织区域化党建工作平台和枢纽型社会组织管理模式的实践中有创新、有突破、有实效,很多做法市委组织部、社会工作党委、民政局等有关部门应深入研究总结(请将参阅材料第58、59期印送各区县党委、政府领导阅”)。

新的一年,“1+5+X”枢纽型社会组织将组织会员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试行)》精神。努力学习各兄弟省、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和参与社会治理的先进经验,更好发挥枢纽型社会组织在党建引领、提供服务、整合资源、协调关系、代表利益等功能,不断丰富和拓展枢纽型管理模式新的内涵,为进一步推动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为使新静安成为中心城区新标杆、上海发展新亮点作出社会组织的新贡献。潮平两岸阔,风正好扬帆!枢纽型社会组织管理模式的探索、实践与创新永远在路上,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1] “两代表一委员”指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