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组织之星】记上海静安区青年预防艾滋病服务中心总干事卜佳青
|
艾滋病是一个令人畏惧的病魔,预防艾滋病是一个任重道远的话题,一个85后的年轻人,一个有着锦绣前程的复旦大学毕业生,为何抛弃、“金饭碗”,挑起预防艾滋病这个沉重的担子?
上海静安区青年预防艾滋病服务中心(以下简称青艾)总干事卜佳青这样说道:我是学法律的,我希望人人都可以享有健康权,希望能够改善感染者的生存环境,促进个人、家庭和社区的健康与发展。而真正促使卜佳青下定决心做这件事的原因是他的一个朋友因艾滋病而去世了,不是因为科技不发达,而是他自己的无知。
虽然社会在进步,对于艾滋病,很多人都抱以宽容的态度,但不可否认的是,还有很大一部分人,都带着有色眼镜看待这样一群特殊的病人。小卜说,有一名正在读大一的大学生,不幸感染了艾滋病,他在网上找到小卜的电话,向他求助。卜佳青带着他去家里告诉父母实情。卜佳青刚说到这个大学生可能感染了艾滋病,他的父亲拿起棍子就把他们两个一起赶出了家门,还骂骂咧咧的说是不是小卜带坏了他们的儿子。经过小卜三番四次的上门对这位大学生父母的说理和劝慰,父母终于同意帮这个大学生在外面租一套房子,给一点生活费,但就是坚决不让儿子回家,只是因为他患了艾滋病,他们丢不起这个人。“所以,很多患了艾滋病的人都和我说过,他们宁愿自己患了白血病,这样还能得到父母,亲戚朋友的照顾和爱护。”小卜的语气十分的沉重。
因此,为社会提供性病艾滋病相关的专业咨询服务、开展性病艾滋病防治相关的宣传和干预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上海知名的青年预防艾滋病服务中心,青艾与上海高校建立联动机制,华东理工、复旦医学院等高校纷纷邀请青艾去象牙塔进行防艾主题演讲,“青艾家园”更是成为社工系学生的实习点,很多防治艾滋、反歧视的观点就这样可以从青年人中开始进行渗透。
对于那些已经患上艾滋病或者是艾滋高危人群,小艾认为当务之急不是让社会如何去接纳他们,而是使这些特殊人群获得更多的预防和治疗艾滋病的信息,更重要的是加强他们的自我认同,同时通过青艾这个平台,让他们找到共同的“病友”,给他们归属感,从而“抱团取暖”,“抱团治病”。
于是,2007年起,小卜带领青艾通过网络建立网络虚拟社区——“与非门”,使青艾活动的覆盖服务人群发展到了1200人/次/年。在中国梅玲达比尔盖茨防艾项目支持下,利用手机短信定期将检测预告、结果等信息发送给高危人群的手机报告项目的覆盖率到600人/次/月。除此以外,青艾还开通了热线电话,建立活动中心,开展外训拓展。
作为公益性社会组织,青艾赚不了钱,面对身边许多“赚大钱”的同学,卜佳青郑重地表示:“我把青艾当作事业而不是兴趣,我认准的事就一定要做好,我要建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组织,是否经得起考验就让时间去证明。”他将不懈地坚持下去,让“青艾”越走越远。
这样的豪言壮语,这样的真诚与执着,才能有今天的青艾,而势必,明天的青艾会更加成熟、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