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市静安区社会组织联合会!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动态
【文汇报转载】为政府购买服务把好“栅栏”

      愚园路500号,这栋1200平方米的小楼,是目前全市范围内功能最齐全的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也被诸多活跃在静安的社会组织亲切地称为“社会组织之家”。针对承接静安区各政府部门公共服务项目的社会组织,该服务中心能提供一系列服务及管理,包括招投标咨询、公益创投项目动态监管、财务审计、资源对接、评估年检等等。
  目前,静安每年拿出1500万元设立社会组织发展专项资金。庞大的资金投入下,监管必须全程跟上。静安在实践中摸索出针对社会组织的“准入-监管-评估-退出”机制,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机制也由此基本成型。
准入答辩 将能力差的社会组织“请出去”
  目前,静安每万人拥有社会组织数量达到14家,2013年,区政府购买服务项目总计200余项,涉及金额4800余万元。承接项目的社会组织达100余家。这些项目中,有超过半数项目是10万元及以下的微小型服务项目。
  曾有段时间,为了扶持初创型社会组织,静安尝试将10万元以下的微小型服务项目直接委托给社会组织。运行一段时间后问题逐步显现:承接项目的社会组织或拿不出明确的服务标书,或资金使用不明晰。
  去年起,区社建办拟定了严格的准入门槛:首先,对承接服务的社会组织进行资质认定,10万元以下的项目由原来的直接委托改为答辩准入;10万-50万元的项目进行竞争性谈判;50万元以上的项目公开招投标。即便是针对小项目的答辩会,也要由相关专家、服务项目委托方的领导、社建办负责人等共同参与,“承包方”不仅要拿出项目实施目标、程序,还要充分说明自己比起其他竞争对手的过人之处。
  区社建办副主任陆颖告诉记者,这个门槛首先对承接小微型项目的社会组织进行了一轮筛选,没有能力参加答辩的,或答辩结果不理想的社会组织被直接“请出去”。更直接的结果——很多社会组织明白了,承接政府项目不是简单地搞几场活动,而是要主动提升自身综合能力。
全程监督 让不规范的“自我淘汰”
  对于那些承接服务项目的社会组织,静安实行全面动态监管——不仅要求每个社会组织提供月报表(包括项目执行情况、资金使用情况),还要求提供项目中期报告和结项报告,并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进行客观评估。一旦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吴佳妮,社会组织“白领驿家”的负责人,是个“80后”。去年,“白领驿家”首次通过竞争承接了区司法局发包的“驿法空间白领普法项目”。经过1年努力,该项目因形式多样、效果明显,赢得了司法局和白领的双重认可,在终期评估时,被第三方评估机构评为“优秀”。
  “这个‘优秀’来之不易,”吴佳妮说,“每个月必须向区司法局、社建办等上报流程推进报表、财务收支报表,一旦流程有变,也要及时上报。项目中期和结项,都要出具总结报告。”
  据介绍,去年,区审计局抽取了10多个由社会组织承接的服务项目抽查审计,结果发现个别社会组织财务管理比较混乱,区审计局立刻提交报告,责令整改。今年,新一轮招投标时,管理混乱的社会组织自动退出、自我淘汰。“看来承接服务项目还是比较吃力的,我们锻炼几年再来,”相关社会组织负责人这样说。
  “吃力”的情况下,有瑕疵的社会组织自己退出,有能力的社会组织成长起来。吴佳妮说:“我们知道了该如何做好政府转移出来的事务,也知道了怎样花好政府的每一分钱。”很多政府部门也很满意:“项目交给社会组织,效果好了,钱反而节约了,资金使用效率大大提高。”
“黑名单”制度 让有瑕疵的“闭门思过”3年
  今年起,区社建办还对去年获得政府专项资金3万元以上的社会组织展开抽查审计。请来专业的会计师事务所先后对50家社会组织进行资金专项审计,涉及资金共486万元。
  陆颖特别提到了“黑名单”制度——即针对在“中审或终审”中不合格、不达标、不规范的项目及社会组织,或遭到举报的社会组织,都设立了严格的退出机制,一旦列入“黑名单”,3年内都不得再承接政府部门发包的相关项目。目前,已有极个别社会组织被责令“闭门思过3年”。

(来源:文汇报  2013年12月23日  第四版

http://whb.news365.com.cn/ewenhui/whb/html/2013-12/23/content_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