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市静安区社会组织联合会!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动态
【文汇报转载】以民管民,服务送到各个领域

      本报讯 (记者钱蓓)上海静安区活跃着421家社会组织,今年它们承接了政府购买的226个项目,涉及资金4835万元。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合作持续多年,作为“协同共治”主体,社会组织的社会认可度逐步提升,政府的相关预算也逐年追加。在实践过程中,静安区建起了一套“以民管民”的社会组织管理模式。
  静安是上海中心城区社会组织密集度最高的一个区,据统计,该区每万人有社会组织14个,是上海平均数的2倍,全国平均数的4倍。
  2007年起,静安区逐步出台系统化的社会组织发展和扶持方案,引发社会积极回应,优秀的机构和项目大量出现。柏万青老娘舅工作室、社会帮教志愿者协会、洪智城市小区管理服务中心、青凤老年生活护理服务社、金钥匙社区服务业发展中心、青年预防艾滋病服务中心、灰姑娘俱乐部、乐创益公平贸易服务中心等机构借势发展,成长为沪上知名社会组织。
  “我们盘点,社会组织的服务内容涵盖十几个民生领域,为老、调解、安置帮教、社区管理等,曾经都是政府包办的事务。”静安区社会组织联合会会长顾维民分析,造就社会组织发展机遇的是当下社会管理的现实需求。
  以社区管理为例,根据2009年的统计,静安区存在345万平方米没有基础物业服务的老旧住房,涉及居民7万户。在物业管理市场化的今天,这类社区无法提供保安、保洁、绿化、维修等服务。洪智城市小区管理服务中心承接这一服务项目后,费用低于市场价,日常管理“适销对路”,深得居民欢迎。目前,洪智与静安5个街道均有合作,团队中吸收了一部分下岗、无业人员,服务社区的同时也创造了就业岗位。
  “要满足今后和未来的社会管理需求,政府的资源总量和创新能力都不够。必须整合社会资源,让社会组织深入参与社会管理和创新。”顾维民说。
  近些年,包括民营医院、民营诊所、私人开业医师在内的“社会医疗机构”大量诞生,政府主管部门力有不逮。成立于1960年代的静安区卫生工作者协会承接了对社会医疗机构的日常管理,目前静安60多家社会医疗机构中有40多家已成其会员。过去,一个社会医疗机构对应好几个政府部门,办理手续、了解政策时不一定能找对部门,现在协会等于是“一门式”受理平台,政府部门发布的信息也通过协会传达。
  6年前,静安区在上海率先成立区社会组织联合会。如今,联合会已成为静安区凝聚社会组织的载体、开展合作共治的平台、反映诉求的渠道。继社联会之后,静安还相继在5个街道和劳动、文化、教育等系统成立社会组织联合会,形成“1+5+X”的枢纽型社会组织管理模式。
  静安社会组织的一些创新探索,也为政府部门提供了决策参考依据。青凤老年生活护理服务社针对社区需求,培育了一批从事居家养老、保健护理的家政员工,但由于政府购买服务的费用低于市价,留人很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经调研后向政府建议,把一部分家政人员由派遣制改为员工制,想办法为他们“交金”。联合会提出的方案被政府认为可行,正在探索实施。

(来源:文汇报 2013年9月15日 头版头条 http://whb.news365.com.cn/ewenhui/whb/html/2013-09/15/content_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