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市静安区社会组织联合会!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人才培育
【社会组织之星】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 ——记上海市阳光社区青少年事务中心静安工作站督导莫菲(《静安报》2018年5月29日A3版)


在上海,有这样一群人——时而穿梭在居民社区里,为闲散失业青少年提供帮助;时而现身校园讲台,为中学生们普及青春期自护等知识;时而驻扎在法院、检察院,给违法犯罪的孩子指引正确的人生道路。

莫菲——上海市阳光社区青少年事务中心静安工作站的社工——就是其中之一。今年是她从事专业社工的第15个年头,她告诉记者,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下称预青)工作任重道远,需要社会的正视、学校的关注、家庭的关爱以及孩子的努力。


对话 我和孩子是平等的

在莫菲看来,与青少年打交道,平等是第一位的。“现在的00后们喜欢玩手游,像王者荣耀、阴阳师。我会试着从这里寻找共同语言。”

莫菲初见小刘是在检察院,那时的小刘流离失所,因盗窃而被训诫。父亲入狱,母亲失踪,就读于工读学校的他性格懒散,学习成绩糟糕,在许多人眼里,“他就是吃官司的料”。细心的莫菲注意到,小刘身上所有的衣服都是校服,很是心疼。一开始,小刘对莫菲显得非常抗拒,莫菲耐着性子,从他喜欢的玄幻小说聊起,一下子把他吸引住了。渐渐的,小刘打开了心扉,三个月后,小刘不仅行为规范了很多,人也精神了,最近的一次考试成绩还拿到了全班第一。莫菲悄悄奖励了他一瓶可乐。


关注 看到孩子的成长

在莫菲帮助过的孩子里,不乏因父母离异、家庭暴力等原因,遭遇家庭教育失衡的青少年,这些也是预青工作的重头戏。

“我孩子有精神病。”一位母亲这样说起15岁的儿子,“他一个月来没说过一句话。”在第一次家访后,莫菲明白,这次的帮助对象不仅仅是性格内敛的孩子,还有这个家庭。父亲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家庭生活,焦虑的母亲十五年来从没夸过孩子,“我看见他就来气。”尽管医疗结果显示孩子精神一切正常,但母亲依旧困惑而烦躁,“他为什么在家不说话?”而这次的医疗检测也成了孩子心里过不去的坎,“我没病,妈妈为什么带我去精神卫生中心?”

“我对母亲提出,无论孩子说什么,先听,千万不能打击他。”同时,莫菲鼓励孩子跟妈妈多说话。逐渐的,母子俩的交流顺畅了,即便在寄宿学校里生活,孩子也会时常写信给妈妈。有一天,母亲向莫菲感叹:“我这孩子太懂事了。”莫菲笑着说:“他本就是懂事的孩子,只是你一直没发现。你看他写的每一封信,署名都是‘一直在心底默默深爱你们的儿子’。”今年过年前,孩子也给莫菲寄来了一段视频,“我很想你,祝你和你的家人节日快乐。我会努力,希望自己有个辉煌的未来。”莫菲看后,非常感动。


骄傲 我是一名社工

据悉,像莫菲一样在街道、社区一线服务的青少年事务社工,上海已有683人,其工作已从特殊青少年拓展到了普通中小学校园,集体宣传青春期自护、毒品危害、艾滋病预防等。

莫菲发现:“不同于十年前,现在的学生困境更多的不再是失学、失业,而是集中于情绪管理、人际交往、网络成瘾等问题上。”目前,社工介入的领域除了未成年、青少年事务,还扩展到了反家暴、女童保护等领域。她也坦言,现在专业社工的人才紧缺。“同期的36名同事如今也只剩下5位了,新人流动性就更大了。在很多人眼里,这份工作的‘性价比’不高,日常工作相当于‘树洞’,接受的负面情绪相对多。”此外,社工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往往经历了半年、一年时间,这些孩子的情况才逐步有了起色。之后情况还可能出现反复。”

“我算是能耐得住寂寞吧。”莫菲因工作出色获得过区三八红旗手、青年岗位能手等诸多荣誉,但在她心里,孩子情况的改善是最大的慰藉,也是她坚持这份工作源源不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