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静安区社区服务协会的办公室,看到一个青春靓丽的姑娘正和一位社区志愿者开心地交流着,这位笑容可掬的姑娘叫杨慧,是静安区社区服务协会项目主管,几年来,杨慧从一名学习社工专业的大学生到一名社工最后蜕变成项目主管,期间她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也从实践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
在行进中成长蜕变
本科到研究生,杨慧所学的专业一直是社会工作。在上海大学读研期间,一段在同济医院帮助来沪病患就医的社工实习,坚定了她从事社会工作的信念,一毕业就成为静安区社区服务协会的一员。
“上海也有我的家”是杨慧独立负责的首个项目,要为共康中学600余名藏族学生提供适应上海的服务。考虑到藏族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她设计出同伴支持、社区融合等递进式方案,让学生们体验端午文化节、趣味运动会、军营体验日等别开生面的活动,两年来共计服务4052人次,也获得了校方和社区的充分肯定。
有了这次成功的经历,之后从项目对接、投标、落地执行,直至项目成效凸显,杨慧迅速进入了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先后参与了社区困境老人援助“暖阳相伴”、社区志愿者培训“新能励计划”等项目的管理运作,实现了一名社工新兵向项目主管的蜕变。
在行进中直面挑战
2014年,上海市民政局推广老年宜居社区社会工作项目试点,杨慧所在的“暖阳相伴”项目组正是其中之一。截至2018年,由三位社工专业硕士组成的项目团队秉持专业性、精细化原则,累计为区内60岁以上失独失能、大重病患者、突发危机的老人及家属提供服务9000余人次。项目实施期间,杨慧遇到一位罹患帕金森病、生活无法自理的老人,多年病痛使他不愿再拖累家人,不时冒出消极厌世情绪。杨慧得知老人年轻时性格开朗、喜读书看报后,每次见面主动和他攀谈时事新闻、社会趣闻,老人遂渐渐地敞开了心扉。杨慧又及时运用专业所学对其开展危机干预,随着老人的心态逐步好转,两人更成了“忘年交”。
在行进中肩负责任
“社工+志愿者”是当前社区工作的重要模式,杨慧深知帮助可爱的社区志愿者们成长也是社工肩负的责任。旨在为志愿者增能、培育具有潜能的社区领袖的“新能励计划”由此展开。46岁的李梅(化名)来自彭浦新村,和许多初次踏入志愿者队伍的居民一样,对社区服务有热情,却缺乏理论和技巧。杨慧设计了精英小组活动、实训拓展、分享工作坊等环节,帮助其掌握服务沟通、团队合作的方法,力求使志愿者面貌焕然一新。如今李梅已成长为居民区的块长之一,学会用舞蹈这一共同的兴趣爱好串起小区一众志愿者,带着团队在家园开心地付出。